政策解读
财政部:优先支持文化、体育、旅游等领域的PPP项目
3月7日,财政部发布了《关于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从规范运行、严格监管、公开透明、诚信履约四方面,扎实推进PPP规范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文化、体育、旅游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领域有一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列入重点领域。据《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管理库2018年三季度报》了解,截止2018年9月,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管理库中文化领域的入库项目为193个,占项目总数的2.3%;旅游项目为334个,占项目总数的4.0%。
来源:摘自财政部官网2019-03-08
文旅动态
首个立足于大三峡区域文化旅游发展的营销创新发展论坛即将召开
在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指导下,为提升大三峡区域文化旅游营销水平,推动大三峡区域文化旅游营销创新发展,为进一步提高大三峡区域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为促进大三峡区域文化旅游协调联动发展,拉动大三峡区域文化旅游消费强劲增长,由重庆市旅游协会、重庆大三峡文化旅游研究院、多彩贵州省文化旅游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19中国大三峡文化旅游营销创新发展论坛暨《2019中国大三峡文化旅游营销研究报告》成果发布会"即将于3月29日在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隆重召开。
作为重点创新活动,论坛同时纳入了2019年 "第23届重庆都市旅游节暨城际旅游交易会"之中。
本次活动以"创新发展行千里 跨界融合致广大 大三峡时代:新时代 新营销"为主题,围绕开幕式、主旨演讲、联盟成立仪式、专题推介、报告及榜单发布、颁奖典礼、圆桌论坛等七个板块展开,届时,全国知名文旅专家,地方领导,大三峡文旅行业精英将共聚一堂,共同探讨大三峡文化旅游创新发展路径。
我国国家公园将采取特许经营方式商业开发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介绍了目前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的最新进展。对于目前社会上普遍认为国家公园将禁止商业、旅游等开发的说法,张建龙予以了否认。他表示,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读,虽然国家公园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并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但国家公园也需要提供生态体验产品,在国家公园的一般控制区,我国会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确定商业经营者,明确经营者权利、责任和义务,社区居民和企业是特许经营的优先主体。专家表示,国家公园可以为地方经济、社区和百姓提供很多发展和利用的机会,从而实现国家公园发展的良性循环。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可以以特许经营的形式参与进来,但一定不能是整体转让、垄断经营。
来源:摘自北京商报2019-03-12
织金洞与泰国沙墩世界地质公园缔结成"姊妹v公园
3月10日,在泰国沙墩省,中国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和泰国沙墩世界地质公园共同签署合作协议,双方一致同意缔结成"姊妹"公园关系,在公园的地质遗迹保护、科普教育、人员培训、信息共享、旅游推广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改善和提高公园管理。
据悉,这是自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建立以来,在中国境外寻求合作的第一家"姊妹"公园。沙墩世界地质公园是泰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世界级地公园。
来源:摘自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 2019-03-12
四川省推出10条措施促进民营文化旅游企业健康发展
近日,四川省省文化和旅游厅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文化旅游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旨在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经济,推动全省民营文化旅游企业健康发展。
《实施意见》共10条,通过拓宽投资领域、促进公平竞争、培育市场主体、支持市场拓展、降低准入门槛、鼓励创新创业、强化服务保障、优化金融服务、加强人才培养、加强统筹协调等举措,着力从减政放权、资金支持、金融服务、人才保障等方面为民营文化和旅游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全链条的服务,促进全省民营文化和旅游企业健康发展。
来源: 摘自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网站2019-03-13
专家视点
雒树刚:以质量为生命线,推进旅游产品供给侧改革
专家名片
雒树刚:文化和旅游部部长。
3月8日,2019年全国两会第三场"部长通道"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雒树刚就如何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提出了如下四方面意见:
一是,打造特色精品项目。把质量作为文化和旅游的生命线,也把更多的优质的文化资源转为优质的旅游资源,以优质的文化旅游资源为主线,精心打造特色旅游产品。
二是,两年时间解决旅游厕所问题。要推动公共服务进旅游场所,要统筹实施一批文化和旅游的惠民项目,要深入进行“旅游厕所革命”,要加大旅游厕所的建设力度。准备再用两年时间基本解决旅游厕所少和旅游厕所脏的问题。
三是,牢守安全红线。要不断完善包括监督检查、预警提示、应急处置在内的安全保障体系,要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还要加强市场的管理,加大对酒店、餐饮、导游、购物的市场监管,要坚决打击欺诈、宰客、不合理低价游、强制消费等等不良的市场行为。同时,还要对A级景区和星级酒店进行动态管理,健全退出机制。
四是,加强人文交流。一方面要积极地采取措施,保证出境游客的安全。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出境游客的文明旅游,要使中国的游客成为中国形象的体现者、中国故事的传播者和中国文明的代言人。
来源:摘自新华网2019-03-08
郭万超:文旅产业落地生根的六大关键
专家名片
郭万超: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传媒研究所所长、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方塘智库特邀郭万超进行对话,从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多年研究出发,解析文化产业的特殊性,分析文旅融合对文旅产业的影响及文旅项目落地的关键性因素。郭万超认为,文旅产业落地生根需注意如下六大关键因素:
第一,是打破重资产模式,走轻资产模式。万达向文旅的战略转型是完全正确的,文化产业的布局也收益不少,但去年抛售的大量资产都是不盈利的,因为这些项目基本不符合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万达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做惯重资产之后难以将思路转变到做轻资产上。房子是刚性需求,可以采用资产模式投资,而文化产业的投资的背后必须有创意与文化,其投资背后需要有优质IP来与其匹配。文旅融合必须先打破"重",才能迎来"轻"。
第二,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丰富不一定是文旅产业的优势所在。就当下而言,真正做的比较好的文化项目,其实是依靠对各种文化科技资源的整合、运用,而非单纯的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文化产业的创意、创新成功很多是依靠“无中生有”。"无"不是完全的无,一定要"生"好,生出意义、价值观,比如说近流行的刘慈欣的科幻小说、王者荣耀就是这样。
第三,紧盯文化需求。文化产业要做市场、做经济,就必须讲两个概念:供给与需求。做文化要讲需求,能打动人的需求才能做成大的市场。文化的特殊性在于一是其注重心理体验,二是市场需要慢慢培育,比如,北京文化消费的提升其实就是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美好生活的需求所一步步培育、带动的市场增长。
第四,文化产业落地要注意文化的在地性。文化是一个地方性现象,好的文化产业也是如此。人们对文化的解码能力是由自身成长的环境所培育出来的,无法被解码的文化没有落地价值。比如说万达的《汉秀》,国际班底,一流的制作团队,但盈利很小。这种产业与万达传统的房地产的不同在于,房地产是刚性需求,而文化项目具备文化差异。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是两条河流,这两河流几千年的发展各有千秋,这之间的鸿沟是极深极长,难以跨越。所以文化的产业成功的项目其实是很好的融合了中国文化元素,讲好中国、地方故事。
国家大剧院曾经排了一个歌剧《西施》,本以为是巨大创新,但效果十分差。让西施唱歌剧不是文化创新,而是不符合文化的在地性。这是文化产业从业者需要引起警惕的。
第五,IP的商业化。迪士尼乐园就是在近百年的数轮发展中培育出了大量的优质IP。迪斯尼有多学科、多领域的专家组成的创意设计团队。当任何人进入迪士尼乐园的时候,会发现它对细节的斟酌是到位的。尊重IP、尊重细节、尊重特点,才能在中国一举落地成功,而这些对于自身IP的尊重恰恰是很多项目所缺乏的。
第六,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将旧就旧。能够保存至今的历史物品几乎都能体现出古人的匠心,而在匠心这一点上的塑造是现在的中国很难去企及古人的部分。因此,用现代手法去更新的就不再是真正的文化。尽量的,能保留就保留过去的东西才能留住历史感和体验感。比如说杭州西湖景区改造出的柏油马路,游客去走的时候很难去满足其对于白蛇传的体验需求,很难想象当年许仙和白娘子是走在柏油马路。
来源:摘自方塘智库2019-03-01
万敏:做文旅融合的实践者、创新者和参与者
专家名片
万敏: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集团董事长。
3月12日,万敏在接受中国旅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旅游集团要真正做到"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
万敏提出,面对旅游消费升级和供给转型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旅游集团将以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己任,致力于把单体旅游景区升级为综合旅游目的地,将大众化观光游产品升级为中高端定制游产品,将免税店升级为旅游零售商业综合体,形成强大的旅游产品供给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努力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万敏还提出,面对旅游产业链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旅游集团要充分发挥旅游产业链比较完整、旅游要素比较齐全的优势,围绕"旅游+",加大产业链一体化(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上下游(客户端+资源端+产品端)的纵向融合,以提供旅游综合解决方案为目标,加快在旅游产业链的投资布局,深化与相关领域、相关产业横向融合,进一步挖掘并提升文化旅游产业链的集成能力、价值能力和协同能力。同时,重点推动以文化提升旅游内涵、拓宽产业边界、增强客户体验,大力推动以内容建构为基础的旅游IP创新,形成旅游文创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来源:摘自中国旅游报2019-03-13
李颖川:体育旅游还需进一步融合发展
专家名片
李颖川: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
3月12日,李颖川接受中国旅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体育旅游还存在产品供给不足、市场主体不强、专业人才缺乏、相关标准缺失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融合发展。 对于如何推动体育旅游进一步融合发展,李颖川有如下四条建议:
第一,要进一步丰富体育旅游产品供给。重点发展冰雪运动旅游、健身气功养生旅游等体育健身旅游新产品。支持举办各级各类体育赛事,重点发展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市场化程度高的职业体育赛事和滑雪、马拉松、自行车、山地户外、武术等市场基础好的群众性体育赛事运动,促进体育赛事与旅游紧密结合,鼓励设计开发体育旅游特色产品和精品线路。
第二,要进一步培育体育旅游市场主体。扶持特色体育旅游企业,鼓励发展专业体育旅游经营机构。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民族品牌的体育旅游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引进来和走出去”,培育骨干体育旅游企业。鼓励各类社会力量组建体育旅游企业。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努力培育一批体育旅游企业与知名品牌。
第三,要培育专业化的体育旅游人才队伍。大力发展体育旅游教育,加快培养体育旅游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服务技能人才。加强体育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鼓励体育旅游企业与体育、旅游类院校合作建立体育旅游实习实训基地。
第四,要进一步加强体育旅游标准体系建设。持续开展体育旅游器材装备、体育旅游产品和服务、体育旅游场所等相关标准的编制修订工作,以标准引领体育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不断夯实体育旅游市场发展的基础。
来源:摘自中国旅游2019-03-13
市场咨询
飞猪:旅拍服务最受女性用户欢迎
根据飞猪发布的《2018女子旅行图鉴》,61%的旅行度假由女性主导。数据显示,在女性最喜爱的特色玩法上,海岛游、潜水、旅拍、滑雪成为最受女性欢迎的特色玩法。其中,旅拍服务最受女性用户欢迎。2018年,旅拍服务呈现井喷式增长的趋势。女性用户预订旅拍服务的订单总量增长接近5倍,越来越多的女性在出行中,选择购买旅拍服务,为自己的旅行留下美好的记忆。
来源:摘自品橙旅游2019-03-08
艾媒:以旅游为主要场景的在线短租平台获消费者青睐
艾媒咨询日前发布《2019年中国酒店行业发展监测与商业投资决策分析报告》,数据显示,中国酒店业在数量规模和档次上保持着金字塔形的市场结构,服务大众市场的比例达到92.6%,体现了酒店业服务大众消费的民生属性。这一时期,以旅游为主要场景的在线短租平台也逐渐获得消费者青睐,酒店行业结构将逐步完善成熟,投资者应针对不同档次酒店的发展特点,考虑酒店对市场投入的差异策略等因素进行投资。
来源: 摘自艾媒网 2019-02-22
驴妈妈:短视频成目的地"种草机"
3月4日,驴妈妈旅游网发布《2019女性用户旅游消费报告》。报告显示,过去一年驴妈妈平台女性消费者和男性消费者比例大致为6:4。相较男性消费者,女性消费者更偏好结伴拼假游,同时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深受社交网络和短视频影响。2018-2019年,在国内旅游目的地中,三亚、厦门、上海、重庆、成都、西安、丽江、大理、北京、杭州最受女性消费者青睐。而像重庆洪崖洞、长江索道、贵州梵净山等景点凭借着在抖音和社交圈的走红,吸引着更多女性用户前去打卡。
来源:摘自品橙旅游2019-03-07
旅游研究院&携程:"消费升级"成出境游主旋律
3月13日,中国旅游研究院、携程旅游大数据联合实验室联合发布了《2018年中国游客出境游大数据报告》。数据显示,90后开始超越70后成为出游主力军,"找个当地向导带着玩"成为新潮流,2018年携程海外向导服务的订单增长超过2倍。出境游,跟团还是自由行?携程出境游数据显示,报名跟团游与自由行的人数各占一半,在三四线城市,游客依然更热衷跟团游。在跟团游用户中,选择携程4、5钻级的比例高达82%,比去年增加2个百分点,选择3钻的比例仅为18%。报告分析认为,如今的出境游客更愿意把钱花在体验上,在吃住行游等方面追求品质与个性化。
来源:摘自品橙旅游 2019-03-14
注:部分素材源自网络,无法核实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小编微信:sxwhlyxk
|